年度盤點:2024年飲料健康化仍在提速,頭部企業加速擴產

2025-07-05 07:24:08  阅读 7271 views 次 评论 1 条
摘要:

飲料的增長品類依然集中在無糖、健康化飲品之上。相比於部分快消品行業進入調整期,飲料行業好年景依舊。記者了解到,2024年國內飲料行業在健康化和集中化的趨勢下,繼續保持穩步增長,頭部飲品企業也在持續擴產

飲料的增長品類依然集中在無糖、健康化飲品之上。

相比於部分快消品行業進入調整期,飲料行業好年景依舊。

記者了解到,2024年國內飲料行業在健康化和集中化的趨勢下,繼續保持穩步增長,頭部飲品企業也在持續擴產。飲料的增長品類依然集中在無糖、健康化飲品之上。

無糖飲品仍是核心熱點

近年來,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飲料市場的增長熱點不斷輪動,過往碳酸飲料等傳統熱門品類熱度下降,但健康飲品、無糖等細分健康品類市場增長速度較快,這一趨勢在2024年也變得更加突出。

尼爾森IQ數據顯示,1-11月飲料全渠道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7.8%,其中線下增長7.4%,線上增長11.6%,其中健康化飲品代表性的即飲茶和功能飲料分別增長了16.6%和12.1%,碳酸飲料則下降了0.8%。其中,1-11月的無糖茶銷售額增速不減,同比增速60%。

無糖茶的熱度不減,也引來了大量新舊品牌的入局,2023年就有60多個新無糖茶單品進入市場流通,也讓無糖茶單品總數達到157個之多。目前包括康師傅、統一、可口可樂、元氣森林、娃哈哈等都加入到無糖茶的市場競爭之中。

新數據尚未出爐,但尼爾森IQ回應第一財經表示,2024年無糖茶的市場競爭依然在加劇,不但活躍單品數持續增加,而且2024年前9個月的上市新品數量也比上年有所增長。

無糖茶賽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數據顯示,1-11月,無糖茶的均價在下降,主要是由於促銷單品的持續增多和新品的定價比老品更低,而且大包裝產品的數量在增長。此外,新品牌也在挑戰傳統品牌的江湖地位。

2023年8月,果子熟了正式推出無糖茶產品,馬上贏數據顯示,到2024年11月,果子熟了在無糖即飲茶品類中已經上升至第四,僅次於農夫山泉、三得利和康師傅控股。

除了無糖茶外,2023年開始爆火的中式養生水也成為市場的新熱點,馬上贏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植物飲料這一傳統品類銷售額反而同比增長32%。

植物飲料品類並不是新品類,過往主要菊花茶等產品,2024年重新進入發展快車道,主要是由於中式養生水品類的爆發,後者大多采用紅豆、薏米、枸杞、紅棗、綠豆、山藥等這類傳統食物,通過煮製、萃取等工藝製成的。特別是在便利店等新渠道中,中式養生水和無糖茶幾乎占到三分之一個冰櫃。

在近期召開的2024年全國經銷商大會上,元氣森林稱2024年整體收入實現雙位數增長,其中元氣森林旗下的中式養生飲品好自在品牌2024年銷售突破10億元,元氣森林也是2023年才推出這一品牌。

不過2024年,無糖茶的競爭也異常激烈,各種口味、品種和規格創新都很快,一家飲品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當下各家品牌之間都咬得很緊,如果有一家推出一款銷售較好的新產品,其他家也會快速仿效跟進。

CIC灼識谘詢董事總經理張辰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相較於此前市場上普遍的烏龍茶、紅茶、綠茶等無糖茶飲料,2024年行業新品集中於鐵觀音、白茶、普洱、龍井等新茶種,以及桂花、梔子、青柑等花果調配的無糖茶飲品。未來中國無糖茶市場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到2028年中國無糖茶市場規模達530億元,占茶飲料市場份額的26%。此外,當前消費者需求愈加多元化,具備藥食同源養生功能的無糖草本飲料成為當前無糖飲料的增長機會之一。未來,國內無糖飲料市場的競爭關鍵在於品種、口味和規格創新,以尋求細分市場的差異化優勢。

飲料大戶年末密集擴產

2024年對於頭部飲料企業而言,也是集中擴產的一年。

2024年12月,華潤飲料宣布在溫州建設新生產基地,包括2條9萬高速水線和1條1.2萬大包裝水線,主要生產、銷售瓶裝純淨水。項目預計2025年底竣工投產,達產後將實現年產能超7000萬箱。按照華潤飲料招股說明書的規劃,2025年和2026年,將有浙江、湖北、重慶、上海4家工廠完成新建和擴建。

11月,(605499.SH)宣布在海南投資12億元,建設海南生產基地項目,以滿足未來銷售規模增長的需要,這一工廠主要滿足海南及東南亞區域的銷售需求,減少長距離物流帶來的成本。4月份,東鵬飲料也投資10.8億元,建設廣東中山生產基地,其中包括8條生產線和配套倉儲物流基地。

不隻是傳統飲品企業,飲料行業近年來崛起的新品牌也在加碼產能。

10月,元氣森林(天津)飲料有限公司二期購地項目正式落戶西青經開區,天津西青工廠二期項目與一期項目總投資規模達到10億元,建設完成後,該工廠將成為元氣森林在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的工廠。

果子熟了2024年投建的首家工廠在當年12月26日宣布竣工投產,總投資約10億元,全麵達產後預計年產能超40萬噸;同期,大窯飲品也宣布其位於山東省泰安市的飲料、果汁智能工廠項目正式投產,年產能80萬噸。

張辰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頭部飲品企業還在擴產的背後,一方麵,我國的人均飲料消費量較日本、美國等發達市場仍有較大差距,長期仍具有廣闊的上升空間。另一方麵,我國飲料行業具備一定的剛需屬性,新品類和新渠道的崛起,也使得飲料行業在宏觀環境波動下呈現出“穿越周期”的持續增長能力。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新生代消費者的崛起,加強了飲料剛需的屬性,近年來飲料在品類、場景和功能的細分化,都為行業提供了穩定的增長動力,飲料作為最典型的快消品之一,市場競爭的關鍵就是品牌和規模,預計隨著大品牌的加大投入,行業集中度也有望進一步提升。

本文地址:http://szveq.bibition.icu/Nyzrv9/9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死不悔改網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